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国际 >  >> 
世界通讯!十分钟搞懂用户画像
来源: 海贝学姐      时间:2023-02-01 07:51:42
之前学姐在讲怎么找竞品的时候提过三个判断依据,其中一个是看两者的用户画像是否重合,有童鞋就问啦,到底什么是用户画像?用户画像除了找竞品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用途?今天这篇文章,学姐就来教一下大家~

Part 1

为什么要做用户画像?


【资料图】

我们常常说“以用户为中心”设计产品,但是中国有10亿多网民,每个用户千差万别,那我们在做产品、运营的过程中,怎么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哪些,这些用户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,他们的需求又是什么?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户画像了。 记得学姐上大学的时候(暴露年龄)有一个美剧挺火的,叫犯罪心理,里面讲的就是通过犯罪现场的一些蛛丝马迹,来反推出罪犯的年龄、性别、工作等等,听上去还挺玄乎的~用户画像也有点类似,只不过是相反的,我们会先把用户的属性、行为等,抽象出来,变成各种维度,或者给用户打上不同的标签,然后我们根据这些标签来进行“换位思考”,从而了解用户真实的需求。 有了用户画像后,我们就可以: 了解用户真实的需求 挖掘用户行为数据背后真实的动机 判断某个需求是否靠谱 给需求排优先级 广告投放时更精准

Part 2

怎么做用户画像

用户画像有这么多好处,那到底要怎么做呢?说来也简单,就是一个给用户“打标签”的过程:首先我们要设计用户画像的标签,然后再获取标签数据。 1. 设计标签学姐把常见的标签归纳为三种,第一部分是通用类标签,通常包含一些人口学信息,第二部分是垂直类标签,里面可以包含一些(业务相关)垂直行业的内容,第三部分是行为类标签,通常是用户在你们平台/产品上的行为表现。 通用类标签对于C端用户来说,比较常见的标签基本是人口信息相关的,比如年龄、地域(一般我们用城市的级别来表示)、性别、家庭情况(是否结婚、是否有小孩),家庭收入等。举个例子,B站的财报上就显示,86%的用户小于35岁,于是B站的故事(给投资人画的大饼)就是调研显示这类用户会有更多的时间花费、更高的人均产值等等~也就是咱的未来会很美好! 那么显然,B站的产品设计就会更偏向年轻用户的习惯和心理,更“潮”一点~广告主们为了抓住年轻人,也会在B站上投放广告。 如果是B端的客户,一般我们会用所属行业、公司规模、资金情况等通用标签。 垂直类标签第一部分的标签基本是通用的,那么这一部分标签我们会根据行业的特点去设计。比如电商类的平台,用户画像里可以包含消费频次、消费地点/场景、消费价格、消费品类、支付方式等,这部分指的是用户总体的消费情况,不止是在你们平台的表现, 要包含竞品、甚至用户线下消费习惯。举个例子,如果是外卖平台,就可以设计用户平时饮食习惯标签,比如喜欢的菜系、口味是否清淡、是否喜欢甜食等等;如果是内容平台,可以设计用户的爱好、感兴趣的话题等等…… 行为类标签刚刚提到,在设计垂直类标签时,我们要把竞品、甚至用户在线下的行为考虑进去,那么用户在我们App上的表现,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户的“个性”,因此我们也要把这类型的标签考虑进去。比如 使用频次、使用时间段(周中周末、早中晚)、使用的路径、看过的品类等等(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,童鞋们要学会打点才行哦,如果不会的可以去看)。 举个例子,在电商App上,首页一般会有搜索框、icon位和瀑布流推荐位,那么有些目的性比较强的用户就喜欢通过搜索框或者icon位直接搜索商品名称/品类,火速下单;而有些不清楚自己想买啥的用户就喜欢看下面的瀑布流推荐位,闲逛很久才下单购买商品~那么后一种用户我们就可以尽量多给他们推送一些商品,而前者可能会对我们的推送反感。 2. 获取数据标签设计好之后,我们要怎么把数据填进去呢?这里一般有两个方式,通过问卷来调研或者根据数据来推测。 前者就是直接把想要问的问题设计在问卷上,比如性别、年龄、家庭情况、收入等,如果担心收入用户会不填写,也可以让用户填写恩格尔系数(家庭收入中购买食物的占比),再比如用户线下消费的习惯,比如刚刚提到的用户喜欢吃什么口味的菜等等,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。 如果问卷没有收集到自己想要的数据或样本量不够,我们可以通过现有产品数据去推测。比如,在我们平台浏览过汽车保养的用户,大概率是自己家有车的,再比如浏览过母婴用品的用户多半是有娃的,甚至可以根据ta购买的玩具来推测出宝宝的年龄。比如外卖App可以根据你点外卖的时间段,推测出你家庭的地址和公司的地址甚至职业;比如音乐App发现一个用户经常放儿歌,那么多半是有娃的家庭;比如你们平台收集到的手机型号,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户的收入;再比如设置大字体的一般是中老年用户。总之,通过现有的数据,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推测出一些用户标签。

Part 3

用户画像怎么使用?

有了标签、填上数据之后,我们到底可以使用画像来干啥呢?学姐总结下来,主要是获取目标用户了解用户需求。 获取目标用户,最常见的就是站内的精准营销、站外的广告投放,如果有准确的用户画像,往往会事倍功半。比如精准营销是我们做业务常用的,举个例子,母婴类的产品只能推荐给有小孩的家庭,汽车保养服务尽量推荐给车主,不然就是活动再给力也没用。站外的广告投放也是同样的,比如B站的财报上提到的几个广告主,百事、KFC都是更适合年轻人的品牌,这与B站核心用户的用户画像也是比较重合的,原神这类游戏那就更不用说了,那妥妥的是与B站的核心用户重合度极高~ 如果说获取目标用户可能更多是运营、市场部的童鞋的工作,那么用画像去了解用户需求就是产品的本职工作啦~特别是在接手一个新业务之后,学姐最喜欢先做一套问卷/数据分析等,了解下用户的画像,从而更好的换位思考,洞察出数据下真实的用户需求。 学姐之前接手过KTV这个品类,当时发现平台上这个品类的流量虽然大,但是一直在缓慢下跌,这是产品、运营、或者销售的环节出了问题吗?其实都不是,在做了调研之后,发现KTV的用户有一半以上是 年轻、爱社交的用户,而非爱唱歌或者很会唱歌的用户(想想也是,每次去KTV必然会有几个五音不全的……)。在学姐读书的时候,给年轻人社交的场所比较少,KTV已经算是不错的选择了,而最近这些年涌现出密室、剧本杀、展览、话剧等各式各样新的玩乐方式,所以KTV的流量走下坡路是一个必然。当然作为这个业务的产品,还是可以积极利用用户画像,为业务争取更多精准的流量,比如我们可以在年轻用户消费了多人餐饮团购券之后,推测他们可能会有社交的需求,从而给这些用户推荐附近的KTV或者其他的玩乐场所。 用户画像就讲到这里啦,下次做需求的时候,拿出用户画像,就再也不怕老板或者研发挑战你啦。

童鞋们继续充电吧

打好基础篇↓↓↓

大厂产品必学的逻辑思维:

大厂面试官手把手教你

大厂产品专家手把手教你

大厂产品专家手把手教你做

大厂产品专家手把手教你

大厂产品专家一招

三步做好

四步搞定指标:

打点、图表、监控等技巧:

美团王慧文用的

如何开好

交易产品必看:

资深进阶篇↓↓↓

互联网如何变现:

如何理解

如何做好

业务负责人必修:

业务负责人必修:

汇报必看:

必学宏观方法论——

适合新零售的

分享收藏点赞在看一键四连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